話說星期日那天,跟娘討論到牡蠣的一生,忽然對牡蠣的小時後感興趣了起來,娘說,他的阿嬤告訴他,牡蠣是「水沫」長大的,我一聽到臉都綠了,這麼美味的食物竟然是海裡的細菌長的……由於太好奇了,前天早上到公司就查了一下牡蠣的一生,終於讓我給找到了
牡蠣,就是蚵,常吃的像是蚵仔麵線、蚵仔煎。有人很愛吃,點蚵仔煎的時候會叫老闆多加幾隻,也有人不愛吃,點蚵仔煎的時候會叫老闆不要加蚵仔……
==========以下開始轉載==========
牡 蠣屬於軟體動物門的雙殼綱,大多數的雙殼綱具有兩枚相似的殼,身體可以完全縮入殼內。但是牡蠣的背殼呈不規則形,左邊的殼比右邊的殼大,殼的背緣缺 乏絞齒,前閉殼肌甚小或者退化,後閉殼肌相當發達,負責殼瓣的關閉。牡蠣多棲息在潮間帶或是淺海的礁岩海底,牡蠣的成體以左殼固著在堅硬的底質上,不似其 它的雙殼類如文蛤等,可以自由移動。成熟的牡蠣會釋出精子及卵子,在水中受精後發育成浮游的擔輪幼蟲,當時機成熟則固著在基質上發育成帶殼的小牡蠣,與其 它的軟體動物一樣,牡蠣的外套膜隨者個體的成長,持續分泌建築其含有高量鈣質的外殼,保護柔軟的身體。
養質牡蠣的漁民則利用採收後牡 蠣的空殼,以堅韌的繩子綁成一串,然後垂掛在海水中,使幼貝自然附著在空殼上,此過程稱為採苗,採得之幼貝經過大約一年的飼養即可採收。所謂的飼養,並非 如養魚一般需要投放餌料,而是將牡蠣垂掛在海中,任其濾食海中的浮游生物及有機質,除此之外仍需定期將牡蠣身上的掠食者清除。台灣西岸的牡蠣養殖多在潮間 帶及河口域,漲潮時泡入水中,退潮時漁民在牡蠣架下工作,管理上甚為方便。牡蠣為廣鹽性貝類,對海水鹽度適應極寬,河口沿岸均能成長的極為良好,相對的在 河口及沿岸海域養殖則比較容易受到污染。
全世界的牡蠣有18屬一百多種,多數可供食用,屬於重要的經濟貝類。臺灣四週的海域有5屬十餘種。最常見的養殖種類為大牡蠣(Crassostrea gigas (T.)),又稱巨牡蠣、長牡蠣、真牡蠣,貝殼灰色略為長型,殼長約10公分。
==========轉載自認識牡蠣==========
好的,終於知道了,蚵仔的確是細菌長大的,只是他有個名字叫「擔輪幼蟲」長的也頗怪……其實每種細菌都有個名字,只是我不知道罷了……蚵仔真的是細菌長大的也……
雖然想起來很噁心,但是美食當前,不吃會對不起自己,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!
天啊~好想睡啊~哈欠打不停啊~救命啊~
11月真是八卦月,要好好把握,更新八卦資訊!
2005年11月3日 星期四
牡蠣
於台灣時間 上午10:01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